正规炒股配资网
配资正规平台 与华为合作四年,赛力斯巨亏100亿元?
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赛力斯”)是一家以汽车制造为主业的上市公司,旗下拥有AITO问界、蓝电等新能源汽车品牌。2019年,赛力斯与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配资正规平台,双方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展开深入合作。
然而,与华为合作四年来,赛力斯的业绩却并不理想,反而一直出现亏损,2020年-2022年总计亏损73.8亿元,叠加2023年预计21亿-27亿的亏损,总亏损额约为百亿元。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赛力斯的困境?华为对赛力斯的合作又有何影响?

赛力斯的销量与营收增长
赛力斯与华为的合作,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在销量和营收上。根据赛力斯的财报数据,2020年至2022年,赛力斯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43.02亿元、167.18亿元、341.05亿元,复合增长率为54.42%。其中,新能源汽车的营收占比也逐年提高,从2019年的13.8%增长到2022年的75.6%。这一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赛力斯旗下的AITO问界品牌,该品牌是赛力斯与华为深度合作的成果,搭载了华为的智能电动部件产品、智能驾驶系统、智能光伏等技术。2020年,AITO问界累计销售约8万辆,同比增长超过6倍,推动公司旗下新能源汽车整体销售13.5万辆,同比增长225.9%,远超新能源汽车行业93.4%的增幅。

从销量和营收的增长来看,赛力斯与华为的合作似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,为赛力斯带来了市场的认可和用户的青睐。然而,这种增长并没有转化为盈利,反而让赛力斯陷入了更深的亏损。
赛力斯的亏损与成本增加
与销量和营收的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赛力斯的净利润却持续亏损,而且亏损额逐年扩大。2020年至2022年,赛力斯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-17.29亿元、-18.24亿元、-38.32亿元,复合增长率为-146.56%。2023年一季度,赛力斯继续大幅亏损6.25亿元。截至今年一季度末,赛力斯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仅剩18.81亿元,比期初减少4.47亿元。去年,靠着在资本市场定增,赛力斯曾成功融资71.3亿元。但如今巨额亏损,这笔钱几乎已所剩无几。

对于亏损原因,赛力斯方面解释称,2022年受芯片、动力电池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,导致生产成本上升。尽管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了销量的连续正增长,但疫情不仅影响了进店客流量和市场推广活动的开展,同时也影响了供应、物流、生产等诸多环节,产品产销量未达预期,前期固定资产投入较大,折旧及摊销费用较高。
从财报数据可以看出,赛力斯的亏损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:一是销售费用的增加,二是研发费用的增加。2022年,赛力斯的销售费用为48.2亿元,同比增长276.56%,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4.13%;研发费用为13.14亿元,同比增长38.63%,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.85%。这两项费用的增加,都与赛力斯与华为的合作有关。
赛力斯与华为的合作模式与影响
赛力斯与华为的合作,采取的是捆绑程度最深的智选模式,华为将参与产品定义、造型设计、营销、用户体验等环节,甚至汽车都会直接放到华为渠道进行销售。AITO问界几乎完全依托于华为的线下门店进行销售,截至2022年底,AITO问界系列渠道已经覆盖全国超过200座城市。

从表面来看,智选模式似乎很省心,可以为厂家节省大量研发、渠道成本,但实际上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好。一个广为人知的说法是,智选模式下,华为与赛力斯的分成比例为1:9,其中8%是华为渠道的营销费用,2%则是技术授权费用。华为的渠道是现成的,其成本早已被手机及电子产品销售收入摊薄。这种分成模式下,华为的成本远小于需要承担工厂和产线建设、维护的赛力斯。众所周知,车企净利润普遍不到10%,强如丰田也就是7%-8%。赛力斯和华为的合作模式下,华为靠着极低的渠道成本,却拿走了利润大头,让赛力斯承受繁重的固定资产损益,自然是销量越高,赛力斯亏得越多。

另一方面,赛力斯为了与华为的技术相匹配,也不得不加大研发投入,提升产品的智能化水平。据悉,赛力斯与华为的合作产品,将联合研发与制造电驱动、车载充电、增程系统、智能光伏、底盘融合系统、线控制动、多合一驱动系统等部件产品8。这些产品的研发,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,还需要长期的时间和人力。而这些产品的市场前景和竞争力,也并不明朗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,华为并非唯一的技术供应商,还有比亚迪、宁德时代、恒大汽车等多个强势竞争者。赛力斯与华为的合作,也并没有带来独特的技术优势,反而让赛力斯失去了自主研发的能力和空间。
赛力斯的未来与出路
面对巨额亏损和市场压力,赛力斯的未来如何?赛力斯有没有出路?对于这些问题,赛力斯方面表示,公司将继续加强与华为的合作,推出更多智能化、高品质的新能源汽车产品,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。同时,公司也将积极控制成本,优化管理,提高效率,实现盈利能力的提升。


然而,从目前的情况来看,赛力斯与华为的合作,似乎并没有给赛力斯带来太多的好处,反而让赛力斯陷入了一种被动的局面。赛力斯不仅要承担高昂的生产成本和研发费用,还要面对华为的强势分成和渠道控制。赛力斯的产品,也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,而是成为了华为的附属品。赛力斯的品牌,也没有得到有效的塑造和传播,而是被华为的影响力所掩盖。赛力斯的未来,也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,而是随着华为的战略变化而变化。
如果赛力斯想要摆脱目前的困境,或许需要重新思考与华为的合作模式,寻求更加平衡和合理的分工和分成。或者,赛力斯可以考虑与其他的技术供应商或渠道合作,打破华为的垄断,增加自己的话语权和选择权。或者,赛力斯可以回归自主研发,重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,打造自己的品牌和产品。无论赛力斯选择哪种方式,都需要有清晰的战略规划和执行力,才能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方向。